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法律時評
搜 索
評論:孫子拒去奶奶家 WiFi只是替罪羊
2017-08-03 14:33:56 來源:紅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今年夏天,重慶渝北67歲的何奶奶沒等來過暑假的9歲孫子團團,就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親自去接,沒想到孫子不願意去,在地上打滾哭鬧,因為奶奶家沒有WiFi和智能手機。何奶奶對此很傷心費解,自己會講故事會唱歌還做得一手美食,團團是她一手帶大的,如今到底輸在了哪裡?

  事情雖小,卻引起不少網友的共鳴,紛紛表示現在好多孩子都這樣,只想呆在有WiFi的地方玩電子產品,對連夏令營之類的活動都缺乏興趣,於是話題主要集中在家長該不該讓孩子『觸網』等問題上。但在我看來,這件事的本質不在於團團眷戀WiFi環境,而是當他的個人喜好與『陪爺爺奶奶過暑假』之間發生衝突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而家長們只會妥協——純屬慣出來的毛病,WiFi只是當前最現成的理由。

  對於一個蜜罐裡長大的孩子,換個環境生活,作息習慣啦,消遣方式啦,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適應、不如意的地方,這很正常。但陪爺爺奶奶度假,是對空巢老人一種季節性的天倫彌補,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子孫的義務。這個道理,9歲孩子就算不懂,他的父母難道不懂嗎?家長該讓孩子知道,陪爺爺奶奶過暑假是他『應當』做的事,自己的小小不適應、不如意,都要讓位於這件事,都是應當克服的;假如孩子完全沒有這個概念,那麼哪怕奶奶家裝了WiFi,他要是不想去,照樣可以找出其他理由拒絕,或者即使去了,也是去當個『祖宗』罷了。

  網絡時代,無法阻止網絡和電子產品改變我們的生活,一方面,家長很難禁絕孩子『觸網』,另一方面,幾乎任何人都可能對這些事物上癮,眷戀WiFi環境的又豈止是孩子?過去幾十年,電視熒屏不也造就了大量的『沙發土豆』嗎?然而,無論生活環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人對自我欲望的自覺約束、家長對孩子的耐心教導,都找不到任何理由丟棄。在團團拒絕去奶奶家這件事上,過分關注『沒有WiFi』這個理由,可能會掩蓋另一個真問題,即家庭教育的不足。新聞中,從孩子撒潑家長束手無策,到奶奶自述如何努力地全方位『伺候』孫子,都可以深深感受到這一點。

  作為家長,假如自己都忍受不了離線生活,怎能埋怨孩子癡迷網絡;假如一向對孩子唯命是從,孩子變得『不懂事』又有什麼好奇怪的。無論在什麼時代,教出『熊孩子』的都是人,不是WiFi、智能手機或任何一種新鮮玩意。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