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社會與法
搜 索
環保部打擊洋垃圾污染:1074家企業涉環境違法
2017-08-01 09:36:07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邢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走訪

  每次檢查都是與違法企業斗智斗勇

  好幾天不下雨雨水井卻有水流

  不過,檢查組也告訴北青報記者,相比於這些企業『光明正大』的違法行為,一些企業采用的違法手段則更為隱蔽。據檢查組人員介紹,前期檢查中發現嘉興市眾興塑業有限公司、嘉興宏達包裝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通過暗管或軟管將不許外排的生產廢水排到廠區內雨水管網,從而直接排放到外環境。『因為很多管道都是在地下,所以這樣的違法行為單純靠走馬觀花似的檢查是很難發現的』。

  比如在本次針對嘉興市眾興塑業有限公司違法行為的檢查中,檢查組人員通過對廠區內循環水冷卻池的檢查,發現該企業通過軟管向冷卻池補充大量的水,而環評的要求是冷卻水循環使用不外排,根據水量守恆的原則,存在冷卻水外排的可能。隨後檢查組對廠區內雨水井展開進一步排查,發現其中一個雨水井中有水流動的情況,『好幾天不下雨,這雨水井還有水流,這不科學』,於是檢查組人員通過調查並確認,雨水井中的水流就是該企業通過暗道排放的冷卻水。在檢查組人員看來,每次檢查都是與違法企業之間的斗智斗勇。

  僅查驗臺賬就花費整個上午的時間

  『除了現場檢查以外,企業出示的各類臺賬也是檢查的重點』。

  次日(7月26日)上午,檢查組來到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的富達化學纖維廠。同每次檢查一樣,他們到達企業的第一項工作都是檢查臺賬。據檢查組人員介紹,『專項行動要求嚴格對照環評審批等文件,核查企業是否具備環評審批、環保驗收、排污許可、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等相關手續,檢查是否存在批建不符等行為。』

  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擺在檢查組面前的是大量的文字資料,包括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竣工環保驗收手續、環境監測報告、企業環境保護報告、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入境貨物通關單、進口廢物經營情況記錄簿及報表、排污許可證、危險廢物轉移單、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及管理計劃、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管理臺賬等等,數量近40冊。他們根據事先的分工,四名成員查看環評審批、環保驗收、環境監測和排污許可等資料,三名成員檢查企業環境保護報告、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進口廢物經營情況記錄簿及報表、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臺賬記錄等,分頭開始工作。

  在富達化學纖維廠,他們僅查驗臺賬就花費整個上午的時間,每個人的筆記本上都清晰地記下企業的基本信息、發現的主要問題和待會兒現場檢查的重點。

  從臺賬發現疑點在現場檢查中核實

  『看了這麼久,當然是發現了問題』,檢查組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環評要求企業排放廢水總量控制指示為4231噸/年。但是,通過計算企業2016年全年及1-5月的污水處理繳費發票得出,該企業2016年全年廢水排放量為35407噸,2017年1-5月廢水排放量為13989噸,均超過了企業的廢水總量控制指標,這種行為涉嫌超總量排放水污染物。在看臺賬的過程中,檢查人員不僅使用計算器抽查企業提供的數據是否准確,還會詢問企業負責人相關情況,以看他們的回答與臺賬是否一致。

  『對於一些從臺賬中發現的疑點,我們不會直接告訴企業,而是會在之後現場檢查中再加以核實。』看完臺賬後,檢查人員隨即走遍企業生產的每個環節,檢查生產原料、中間物料及廢渣是否露天堆放或者貯存場所是否規范,監測設備是否正常運行、有沒有弄虛作假,廢氣、廢水、噪聲排放指標是否達標等等。

  『我們查出問題如下……』在檢查完成後,檢查組成員將各自發現的問題在組內溝通交流後向企業反饋。整個過程中,企業負責人始終神情嚴峻、眉頭緊皺,一位試圖辯解『環評中給的廢水總量太低,企業有自己的難處』,另一位則一邊聽一邊做筆記。

  反饋

  對發現的問題實行清單式管理

  除了嘉興,第53檢查組此前已完成了對浙江省湖州市、紹興市和舟山市的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的檢查工作。

  在24天的時間裡,他們總計檢查了34家企業。其中,廢塑料企業23家、廢紙企業7家、廢船及廢五金拆解企業4家。檢查期間,正在生產25家,停產8家,關閉1家,共發現18家企業存在38個環境違法行為。截至2017年7月26日檢查結束,檢查組檢查的浙江省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和舟山市等地方環保部門對12家企業的23個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立案、已下達16個行政處罰告知書。

  根據環保部網站7月30日通報顯示,截至7月29日,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現場檢查工作已基本結束,共檢查企業1792家,對1074家企業提出立案處理處罰建議,佔檢查企業總數的60%。

  這次異地交叉、屬地配合的專項行動,也得到了當地環保部門的支持。

  當地環保部門的執法人員全程陪同檢查組檢查。在開頭的案例中,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當檢查組發現問題後,同在現場的嘉興平湖市環保局執法人員立即采取行動,第一時間對現場拍照、固定證據、在執法平臺上傳問題,隨後展開進一步調查。

  嘉興市環保局局長曹建強直言,借檢查組開展專項行動的機會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特別是對整治無望的企業堅決予以關停。

  嘉興市環保局總工程師李健忠介紹,檢查組離開次日,嘉興市環保局立即召集全市各縣(市、區)環境監察、固體廢物管理分管局長和主要負責人會議,對整改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涉及到有進口廢物利用加工企業的縣(市、區)都成立整改領導小組,制定了整改計劃。『對檢查組發現的問題實行清單式管理,解決一個,銷號一個;對查實的環境違法行為要求三天內立案調查,七天內下達行政處罰告知書;對整改項目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要求企業立即整改,對一時整改不了的必須制定整改計劃,承諾整改時限,確保整改到位。』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