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國內
搜 索
你該知道的民法總則:民法總則將給百姓帶來哪些影響?
2017-04-25 12:44: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體現了對家的重視

  王軼介紹,民法總則草案在審議過程中,曾規定了子女對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父母要盡到贍養、保護、照顧的義務。當時有意見提出,有民事行為能力的父母,子女就不需要贍養、保護嗎?所以最終表決通過的民法總則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王軼認為,這個變化體現了民法總則對民族性要求的回應。他說:『家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價值觀念中具有異乎尋常的價值和意義。一些社會學家說,西方一些國家所講的家,是從兩個成年人為共同生活目的走到一起開始的,家就是家庭;中國人的家,就不太一樣,人是一出生就被「拋」到家裡的,人在這裡出生、成長,慢慢走向社會,長期和家保持著密切關系,中國人的家,既是家庭,更是家族。因此,無論是家還是家庭成員的關系對中國人來講,都非常重要。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則體現了對家的重視。如今,在各種觀念的影響下,人們對家的認識也有變化,但家對於中國人的重要性依然不容置疑。』

  對21世紀人們的社會生活作出回應

  王軼認為,作為21世紀的民法典要對21世紀人們的社會生活作出回應。在民法總則裡,比較典型的體現就是對個人信息權的保護以及對數據和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作出的回應。

  民法總則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王軼說:『日常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個人信息被侵犯的情形,尤其是在20世紀後期、21世紀更為廣泛。民法總則對此作出規定體現了民法典的時代性特征。』他說。

  至於數據和網絡虛擬財產的問題,王軼認為,不但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等傳統代表性法典制定時不會遇到、甚至不會想象到,我國民法通則制定時也不會想到回應這樣的問題。數據和網絡虛擬財產等作為新的財產類型的代表,其重要性日益凸顯。未來隨著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以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為代表的新經濟形態將會深刻改變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某種意義上,哪個國家率先對數據和網絡虛擬財產等做出周到妥帖的法律回應,哪個國家就會在新一輪的巨大變革中佔據先機,處於引領地位。我國編纂的民法典,能夠超越以往民法典的,是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上適應時代需求的調整和改變。站在人類社會經濟變革的又一個關鍵性時刻,中國人能不能把握住新的歷史機遇,能不能從容應對新技術的挑戰,事關國家繁榮富強以及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對此必須有足夠清醒的認識。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