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社會與法
搜 索
《今日頭條》等客戶端推送涉黃直播 變馬甲躲監管
2017-04-17 10:47:00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外表名稱圖標各異的APP進入後內容卻完全相同

  當記者試著下載了其中一些APP後發現,外表名稱、圖標各異的APP,進入後內容卻完全相同,而且有的APP更是有多個類似的馬甲。

  業內知情人士張先生:『如果名稱不一樣,我可能今天叫一,或者我從此有好幾個,有一二三四五六七,監管部門打掉我一,我後面還有七到八個。』

  因為一個涉黃直播平臺擁有多個馬甲,監管部門封掉其中一個,對於這些平臺的運營來說並不會受到影響。

  記者發現,想要開發一個直播類的平臺並不難,通過網絡搜索可以找到很多代開發此類平臺的公司。

  業內知情人士張先生:『包括整個服務器,所有的幫你搭建,弄好交到你手上就可以實際運營了。』

  擁有一個直播平臺後,運營者只需要再花費大約200美元,在苹果指定的開發者網站注冊一個賬號,然後提交這個直播APP,只要不涉及明顯的違法內容或侵權都可以通過審核,最後這個直播APP就可進入應用商店供用戶下載了。

  據張先生透露,這樣的直播平臺運營成本很低,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收回全部成本。

  業內知情人士張先生:『一般幾個月很快,因為他投入的成本是非常低的,打個比方他有20個主播,一個主播一天掙一千塊錢,一天就是兩萬。』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全民直播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現象,混雜其中的色情直播,很容易被未成年人接觸到,這些色情內容直接毒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一些未成年人在主播的誘惑下被騙打賞的案例頻頻發生。

  今年1月份,家住廣州的何先生在用手機轉賬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賬戶裡餘額不足。銀行賬單顯示,從今年1月1日開始,何先生的賬戶就不停地通過支付軟件向某直播平臺轉賬,從開始的60元、90元逐漸增加,其中最高一筆轉賬竟然高達9999元,這些金額加起來共有兩萬元。

  何先生:『父母的手機可能都是孩子在玩,我就問我兒子,你有沒有在玩我的手機,後來他說有玩,你知道我的支付密碼嗎,他說我好像知道。』

  原來,何先生的兒子記住了他的支付密碼,把這些錢給網絡女主播打賞送禮物,用來觀看女主播的表演。

  記者:『你為什麼想著當時要充值呢?』

  小孩:『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我隨便點的。』

  由於何先生的兒子今年只有9歲,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目前何先生正在取證,希望通過法律程序,向該網絡平臺提出退款申請。未成年給網絡主播打賞的例子更不是個別現象,今年2月,上海一位少女在兩個月之內,給網絡主播打賞25萬元,花光了父母辛苦攢下來的積蓄。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網絡直播的觀眾有低齡化的趨勢,對於相關網絡直播平臺涉黃對未成年人的身心毒害,在其他媒體中近來也曾被多次報道。去年6月,廣東東莞一位14歲少年觀看網絡直播時,被美女主播引誘裸聊,為觀看色情直播,這位少年先後向女主播支付了近2萬元;今年1月,山東一位14歲初中生沈迷上了網絡色情直播,一個月內多次給裸聊女主播打賞,不僅對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影響,甚至盜用家長銀行卡支付打賞主播。

  據2016年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等單位發布的《第八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去年,全國超過四分之三的未成年人擁有自己的手機,其中近九成使用過手機上網,未成年人通過注冊自己的社交賬號,在各類平臺中接觸色情信息遭受精神和財產損失的案例也開始層出不窮,色情直播內容正嚴重毒害著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理事長宗春山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理事長宗春山:『兒童在成長和發展時期他們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引導,稱為敏感期。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只要一點點這方面的知識,哪怕是一種錯誤的,對他們來說影響都是巨大的。互聯網這種帶有情色內容的直播,就是對他們最大的衝擊,對青少年的身心,包括他性的道德、性的知識和常識,可能就會有一個很大的扭曲。』

  據了解,2016年開始,我國網絡直播出現爆發式增長,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截至去年12月底,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高達3.44億。如此龐大的市場,卻亂象層出不窮。

  為規范網絡直播秩序,去年11月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12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確規定,禁止互聯網直播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利用互聯網直播服務傳播淫穢、色情等活動;並明確,國家網信辦負責全國互聯網直播服務信息內容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地方網信辦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相關監督管理執法工作,國務院相關管理部門依據職責對互聯網直播服務實施相應監督管理。

  針對目前網絡直播的這種亂象屢打不絕的現狀,專家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在繼續加強監管和嚴厲打擊的同時,還要督促直播行業盡快制定統一的行業自律和標准,更加重視和暢通網民舉報渠道。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我個人是一個參與互聯網直播管理、立法工作的一個人,我每天會看很多互聯網直播,在網上經常舉報,處理效果非常不好。為什麼,因為舉報過程中,他會要求你提供證據,你沒有辦法,來不及截頻,沒有證據,他舉報的通道是設立了,但實際上處理問題的及時性往往跟不上,所以這是一個大的問題;還有就是我剛剛說的一點,整個平臺的經濟是靠粉絲的打賞,所以平臺不願意自斷雙臂,不願意斷自己財路,所以現在要真正的執法,一方面,國家要加大力度,給大家樹立一個反面教材,同時監督權應當放到網民自己手中,只要暢通了網民的舉報渠道,我覺得這個效果會越來越好。』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淨化網絡環境,需要企業和網民自律,更需要相關部門加強依法治理的力度,要讓以色情為賣點的直播平臺和個人,不敢涉黃,不能涉黃,纔能讓青少年在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中汲取滋養,讓黃流遠離孩子的眼睛。

首頁  上一頁  [3]  [4]  [5]  [6]  [7]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