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檢查,不提供相關環保資料,同時立即將大門緊鎖,不允許檢查人員離開,扣留執法人員超一小時……』
16日晚,環保部官方微信公眾號公布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的最新情況,其中的這則問題企業工作人員抗拒督查、扣留執法人員的消息引發關注。
該問題企業為何拒絕檢查?目前,此番強化督查進展如何?還有哪些問題被披露?

中新社記者張浩攝
『最大規模』行動進展如何?
——8天發現違法違規單位1621家
4月5日,環保部宣布,從全國抽調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這被稱作『環境保護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行動』。
『2+26』城市具體為北京、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保定、廊坊、滄州、衡水、邯鄲、邢臺市,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聊城、德州、濱州、濟寧、菏澤市,河南省鄭州、新鄉、鶴壁、安陽、焦作、濮陽、開封市。
據媒體報道,按照安排,每個督查組8人,對上述城市開展駐點督查,兩周輪換一次,每個城市全年共安排25輪次。4月7日晚,參加第一輪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的224人全部到位,並與被督查城市開展工作對接,正式啟動現場督查工作。
連日來,環保部在其官網、微博及微信公眾號上通報了強化督查情況。中新網記者據此統計,4月8日至15日,28個督查組共督查2301家企業(工地),發現1621家單位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約佔檢查總數的70%。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
圖片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