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社會與法
搜 索
進口食品亂象:『李鬼』乾擾大 營養有別迷信不得
2017-04-14 10:58:42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林麗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鏈接

  啥樣的進口食品纔靠譜?

  食品進口商或者代理商應當向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主管部門備案。出入境檢驗檢疫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公布已經備案的進口商、代理商名單。

  對首次進口的食品品種,或者首次進口、尚無食品安全國家標准且無相關國際標准、條約、協定要求的食品,其進口商應當向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相關的安全性評估材料。進口食品應當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海關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通關證明放行。

  一旦境外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對我國境內造成影響,或者在進口食品中發現嚴重食品安全問題的,出入境檢驗檢疫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采取風險預警措施,並向國務院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監督管理部門以及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部門通報。

  進口的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標簽、說明書應當符合我國有關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要求。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簽、說明書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進口。

  進口商應當建立食品進口和銷售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生產或者進口批號、保質期、出口商名稱及其聯系方式等。發現進口食品不安全的,該食品進口商或者境外出口商應當依照規定召回該進口食品。

  (尚文)

  -延伸閱讀

  更改生產日期,逃避口岸監管,違規分裝銷售

  買進口食品,當心這些貓膩

  我國跨境電商發展迅速,人們購買進口食品越來越方便,不出國門,點點鼠標,就能買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但是,為了牟利,一些不法商家也玩起了貓膩:

  手法一:故意將『到期日』標示為『生產日期』。國內一些食品經銷商會從境外進口已過期食品。這些食品原包裝的底部通常噴印著日期,並且原包裝上會用外文標明『到期日見底部』之類的字樣。進口商采用『偷梁換柱』的手法,用加貼的中文標簽遮蓋外文的『到期日見底部』字樣,並在中文標簽中將原噴印的到期日標為『生產日期』,以此延長保質期。

  手法二:未經檢驗檢疫而私自進口到境內。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每一批次的進口食品都必須由經過備案登記的國內經銷商向我國進出口檢驗檢疫部門辦理入關手續,經檢驗檢疫合格後頒發衛生證書,並加貼經過備案的中文標簽,方可入境銷售。而實際操作中,部分進口食品整批次未加貼中文標簽,經銷商也未能提供該批次產品的衛生證書。此外,因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等,質監總局可以發布公告或禁令決定停止從特定地區進口特定食品。而不少商家在禁令實施期間私自從境外進口違禁食品(或原材料)並出售。

  手法三:未辦理生產許可卻擅自加工食品。對於某些裸裝食品的包裝(如巧克力)需申領生產許可證,但部分進口商為了更好地銷售產品,進口裸裝食品(含有運輸包裝)後,在不具備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將進口食品包裝或簡單加工為預包裝食品進行銷售。在分裝過程中,分裝場所的溫濕度、整潔狀況、污染物防控情況以及消毒設備等條件均直接影響了分裝後食品食用的安全性。

  因此,消費者在選購進口食品時,一定要仔細查看標簽、索取相關證書、選擇正規渠道。盡量到聲譽較好、經營較規范的大型商場、超市選購,對無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和檢驗合格證的要拒絕購買,謹防受騙。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