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齡和教育背景不是問題
為研究網絡約會的多樣性,2009年,牛津互聯網研究所(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的達頓(Dutton)等人調查了英國、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的2670對網戀夫婦。在這些樣本中,與傳統方式相遇的人對比,網絡約會者更可能在年齡和教育背景上存在較大差異。
盡管相反的特征不太能讓人們彼此吸引,但網絡約會的本質的確有鼓勵配對的多樣性。作者認為,網絡約會給以往不可能相遇的人們制造邂逅,從而改變了婚姻的形態。
7、第一條私信要保持簡短
在網上得到回復可以說是碰運氣。約會網站Oktrends在2009年通過分析成員發送的超過50萬條最初消息來估算回復率。在男性發給女性的消息中,女性收件人的回復率僅為30%,女性發給男性的消息回復率則為45%。最終引起比較長的對話的百分比則更低(分別是約20%和30%)。
加州州立大學心理學系的羅森(Rosen)等人2008年的研究表明,這1/3的回復率的部分原因是許多網絡約會者的賬號已不再使用。
Oktrends同樣發現,比較長的私信只讓男人的回復率略微增加,對女人則完全無用。所以別浪費時間寫長篇大論了,打個招呼,讓對方自己來看你的主頁吧。
8、情緒豐富的人更有吸引力
還是前文所說的羅森等人關於網上約會的那項研究,他們發現,無論男女,情緒越強烈,給人的印象越好,比如使用『好激動(excited)』和『太棒了(wonderful)』這樣的詞匯。
這項研究還考慮了了自曝帶來的影響,雖然研究結果存在較大差異,但總的來看,人們更喜歡自曝程度相對低的人。
9、篩選之後,51%的人會見面
許多(但並非全部)網絡約會者的目的是和新朋友見面。一項調查中發現,759個網絡約會者中,51%的人在收到回復後的1周到1個月內進行了面對面約會。網絡約會者常常把第一次面對面約會看作篩選意中人的最後一關——這家伙真的是他們自稱的那個人嗎?如果是,我們之間有沒有化學反應呢?只有這個階段之後人們纔能真正彼此了解。
10、網上約會不是逛淘寶
且不論研究人員對網絡約會有多麼肯定,毫無疑問,網絡約會有時也會令人不滿意,甚至令人生厭。2008年弗羅斯特(Frost)等人(2008)研究132了個網上約會者後發現,他們比真的面對面約會花費7倍的時間篩選別人的主頁以及發送電子郵件。
稿件內容由東北網新聞頻道制作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轉發或鏡像,違者必究。
(資料來源:中國搜索網、南方網、中國青年網、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