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社會與法
搜 索
官方證實十三陵思陵一對石燭臺被盜 處級乾部及相關人員被免職
2017-04-06 11:14:09 來源:新華網  作者:潘佳錕 左燕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思陵石五供燭臺缺失兩個

  昨日中午,記者來到了明十三陵的思陵探訪。進入北京十三陵風景區,沿著昌赤路、水庫西路、泰小路還要再走6公裡纔能到達思陵。而越靠近目的地,道路越窄,只能同時允許一輛車經過。而路邊也多是農田和枯樹枝,直到在拐彎處看見紅色的圍牆。

  與明十三陵的其他陵園相比,思陵的規模較小。四周建有3米多高的圍牆,繞著圍牆不到十分鍾就可以走完一圈,有且僅有一個大門作為出口。在與大門同側的圍牆上,向外裝有一個攝像頭。

  思陵門前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世界文化遺產』『明十三陵——思陵』的字樣,背後則是生著紅繡的藍色鐵門。門是從裡面鎖著的,因為不能完全關嚴,透過下面的縫隙可以看到靠近門口的地方有一排平房。

  由於思陵未對游人開放,因此記者無法進入園內了解情況。但站在圍牆外面的高地,則可以直接看到在白色墓碑前的地上,立有石五供。其中,居中的香爐和最兩側的花瓶沒有出現明顯的位移,但在兩者中間的一對燭臺除底座外,上方是缺失狀態,與此前微博網友發布的圖片一致。

  一位正准備敲門進去、自稱是思陵值班的工作人員稱,園內24小時有人值班,且裝有『很多』攝像頭。對於思陵內有一對燭臺失蹤一事,他表示『不知道』。

  燭臺證實被盜警方已介入

  對於思陵園內文物『失蹤』一事,附近村民也都紛紛猜測。

  一位家距思陵不到百米的村民稱,3月底曾有人到家裡了解情況。『問我們最近有沒有看到鬼鬼祟祟的人,夜裡有沒有聽到大車的響動之類的。』

  她說當時那兩個穿著便衣的人走訪了好幾家,而且那幾天村子裡還有警車,但自己並不知道是什麼情況。後來從別人那裡了解到,是『思陵裡面有東西丟了』。

  昨晚7時56分,北京市昌平區官方政務微博『北京昌平』發布消息稱,3月20日,昌平區政府得知明十三陵石五供2件燭臺被盜後,立即組織公安力量成立專案組,全力以赴開展偵破。同時,通過增加人防力量、完善安技防設施,進一步消除文物保護中的安全隱患。目前已啟動問責程序,對十三陵特區辦事處黨政主要負責人等4名處級乾部及相關人員進行了免職處理,並進一步開展調查,將根據調查結果,對相關人員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相關進展情況將會及時對外披露。

  記者另從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證實,警方已對思陵文物一事展開調查,目前正在工作中。

  追訪

  文保協會會員吳曉平:

  『失蹤』燭臺圖案細致價值高

  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吳曉平告訴記者,自己也是今年3月份在媒體報道後關注到這件事情,並懷疑『失蹤』的那對燭臺是被盜走的。

  他回憶,去年3月10日看到思陵的燭臺還在。對於何時『失蹤』的,吳曉平稱,『有朋友跟我說,他4月24日去看的時候就發現燭臺已經不在了。』所以吳曉平斷定,思陵的那對燭臺就是這個時間段『失蹤』的。

  從吳曉平所發的『失蹤』前照片可以看到,在石五供居中的香爐兩側,放有兩個燭臺。燭臺加上底座,高度與香爐幾乎持平,但比最外側的兩供略低。燭臺中間細於上下兩端,四面刻有人物和花草的浮雕。

  至於為何推測燭臺被盜走,吳曉平告訴記者,今年3月有媒體報道缺失的那對燭臺是被拿去修繕,由此他產生懷疑。『那對燭臺本身沒有壞,反倒是最兩側的花瓶損壞得更厲害,而且即使是修繕也都是在原地修。』

  在吳曉平的印象裡,『失蹤』的那對燭臺,圖案細致,『一個怎麼也要幾十萬』。

  鏈接

  『失蹤』的燭臺為何物?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石刻專家劉衛東介紹,五供屬於宗祠廟宇所用器皿中的常供。通常中間是香爐,旁邊兩側是灰筒,用來彈煙灰,最外面兩側是蠟扦(燭臺)。在家祠和寺廟裡,多采用銅、瓷或者木制的,並擺放在供桌上。宋朝以後被廣泛應用於陵墓之中。

  『因為怕被偷盜,所以陵墓中的五供多使用石頭制作,所以又稱石五供。但思陵的這個石五供要比十三陵的其他石五供等級更高。』劉衛東解釋,十三陵的大多石五供都是放在大供桌上,但思陵的則是放在地上,因此相對而言體量更大。

  思陵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明思宗朱由檢與周皇後及田貴妃之合葬墓,約建於1642年。本是思宗寵妃田貴妃之墓,但明朝滅亡後,李自成命人將明思宗及皇後周氏合葬於田貴妃之墓,改名思陵。2003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而陵園內的石五供,因為構思巧妙,雕工細致,成為思陵的主要景點。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