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 非法獲得學生姓名及家庭聯系電話等信息,並向家長推銷教育培訓業務……3月29日,四川在線記者從綿竹市工商管理和質量監督局獲悉,綿竹一培訓學校因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得到保護的權利『,非法收集8萬餘條學生信息,被綿竹市工商管理和質量監督局處以罰款15萬元。
市民接到培訓學校推銷電話質疑個人信息泄露
近幾年,全國很多地方都發生了消費者個人信息遭泄露的事情,對於個人信息,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維權舉報意識也越來越強。
2016年上半年,綿竹市工商管理和質量監督局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到,有市民不時會接到教育培訓機構的業務推銷電話。『培訓機構為何有市民的電話呢?』隨後的工作中,該局開始重點關注這一情況。
2016年11月份,綿竹市工商管理和質量監督局接到一位市民的舉報電話。綿竹市工商管理和質量監督局稽查大隊大隊長馮小明介紹,這位市民舉報稱,綿竹某培訓學校給他打電話推銷學校的教育培訓業務,市民質疑自己的個人信息遭到了泄露。
接到舉報情況當天,該局稽查大隊來到市民反映的這家培訓學校,進行了突擊檢查。『我們達到現場後,發現他們的廣告宣傳有違法嫌疑。』馮小明說,在繼續對該校辦公桌上的電腦進行檢查時,工作人員發現了端倪。『電腦桌面上有些學生的個人信息的文件。』
工作人員一一打開這些文件夾,發現裡面全是學生的個人信息。『我們意識到這些學生的個人信息可能是非法收集的。』根據現場掌握的情況,辦案人員當即將電腦等相關資料封存,當天,綿竹市工商管理和質量監督局對該起案件進行了立案。
為增加生源培訓機構非法收集8萬餘條學生信息
馮小明介紹,立案後,辦案人員對這臺電腦上的文件資料進行了詳細料梳理。『這些文件資料有13個G,我們兩名辦案人員花了15天時間進行了整理,打印了2000多頁紙張,總共有89000多條學生信息。』
經過進一步調查,辦案人員發現該培訓學校主要從事中小學課程培訓,為推銷培訓業務,增加培訓生源,該培訓學校於2013年至2016年期間,未經學生和家長同意,違法收集德陽市、綿陽市部分中學學生資料近9萬條,這些信息包括了身份信息、考試成績、家庭住址、學生和家長聯系電話等個人信息,裡面還含有學生和家長聯系電話9千餘條。
讓辦案人員意外的是,這家培訓學校負責招生工作的諮詢部還制定了《陌拜電話邀約方案》、《電話邀約說明》等工作方案。記者注意到,邀約方案上對打電話邀約做了細致的安排,而《電話邀約說明》則總結了一些電話推銷的話術,顯得十分專業。
在調查中,該培訓學校負責人交代稱,他是2015年纔上任的,對之前非法收集、使用學生個人信息情況他並不知情。而對於信息來源,該培訓學校工作人員稱是之前在這裡培訓的學生拷貝給他們的。
根據調查取證掌握的情況,綿竹市工商管理和質量監督局認為,該培訓學校在未經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收集、使用學生和家長個人信息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構成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權違法行為。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有關規定,3月25日,綿竹市工商管理和質量監督局向該培訓學校發出行政處罰決定書,對該培訓學校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權行為作出罰款15萬元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