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國內
搜 索
記者臥底貸款中介公司:員工自曝年薪百萬
2017-03-27 08:46:59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3月14日,記者跟隨趙曉軍去拿重刻的假章。交易地點約在金臺夕照地鐵站附近的一銀行門口。刻章大姐戴著摩托車頭盔,口罩遮面,報上姓名和電話後,刻章大姐從挎包中掏出裝有假章的信封。『不能這樣掏出來看,上遠點看。』一名購買假章的人打開信封,立刻被刻章大姐制止。

  接下來,趙曉軍又聯系他人制作假銀行流水等,逐步完成包裝資料的工作。

  在記者暗訪期間,類似的造假現象每天都在公司上演。一個放於辦公桌底下的紙袋,裡面是滿滿一袋假章。

  一次因為找不到一枚建委的假公章,公司一負責人陳剛直言『給我PS一下』。他將一份蓋有公章的材料和一份沒有公章的材料都掃描進電腦,用PS軟件將公章復制過去。

  『PS會嗎?學一下,這都是我們吃飯的本事。』張偉對剛入職的新人強調。

  對於貸款中介以欺騙手段取得銀行貸款的行為,在張新年律師看來,如果這種欺騙行為同時給銀行造成了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則涉嫌騙取貸款罪,依據《刑法》規定,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同時,依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准的規定(二)》的規定,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或給銀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或者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准,但多次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的,均應予立案追訴。

  幸而最終因為趙曉軍的一個失誤,銀行沒有通過這筆270萬的單方抵押貸款。『單方走銀行的單子誰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通過,成功率差不多六七成。』趙曉軍說,『我們最近做了好多「單方」都過了,也就卡了一兩個。』

  貸款公司員工用PS軟件,為客戶偽造行駛本復印件,用於騙貸。

  暴利游戲:強行過戶手續費開出30萬

  在貸款行業,如果公司自己消化不了的單子,就會甩給同行,比如高息公司。『高息其實就是高利貸。』趙曉軍告訴記者。

  『不能以公司名義甩單給高息,只能個人甩。』同德聚鑫一名業務員稱,高息是這個行業裡面最爛的貸款業務,如果客戶房子、車子都抵押出去了,又沒有工資、保單這些,那他要用錢就只能走高息。

  我國法律規定,年利率超過36%為高利貸,超過部分,不受到『法律保護』。但這些高息的月利率通常高達15%或20%,以20%計算,其年化利率高達240%。『一入高息就是死。』同德聚鑫一名業務員稱,她的一位客戶,向高息公司借貸40萬元,所打欠條卻為70萬元,幾個月後,需歸還的本金和利息高達150萬元。

  同德聚鑫所在的搜寶商務中心,聚集多家民間借貸公司。3月14日,記者以同行身份在搜寶商務中心一家高息貸款公司參加聚會,在場的多是從事高息貸款的業務員。

  微信名為『隔壁老王』的高息業務員稱,在圈內大家喊他老王,公司在北京西站附近,現在主做高息、疑難房、強過、股票質押、收房等借貸業務。

  『你們家強過(強行過戶)怎麼做?』同行問。『看家庭情況,一般是三十萬起步。』老王說。

  老王所在公司另一名業務員『樂樂』的朋友圈顯示,『房產強過:夫妻房、父子房、爺孫房全辦。房產悄悄變成自己名字。』

  事實上,前述北京一男子從中介處購買偽造的父母死亡證明、假戶口本、假身份證等資料,並開具繼承證明,將房屋過戶至自己名下的案例就屬於『強過』。該男子支付了高額的服務費,『開始說要30萬,最後漲到190萬。』

  在這場聚會中,有10家貸款中介到場。搜寶商務中心一家貸款中介的業務員李佳(化名)介紹,可以幫征信黑戶或白戶辦理貸款、信用卡。據她介紹,『純白戶的長線包裝,大概6-8個月下款,下款50萬-100萬元,服務費收30%。』

  黑戶業務在這些貸款中介業務中也不是難事。李佳說,黑戶當中的法人貸,僅需要提供一張帶磁的身份證,6張一英寸的藍底照片。公司負責包裝客戶到南京或者上海某地去做法人,要往返兩至三次。下款在20萬到150萬之間。公司收35%的服務費。下款以後會強制扣款三個月,然後客戶再申請破產。

  另一個黑戶業務是消費貸,貸10萬,客戶到手5萬,50%手續費。在高息業務員操作下,這種貸款不看征信不用還款,兩個月就可放款。為了掩蓋住如此高額的利息,大多高息貸款公司都收取『管理費』。『這些都是為了掩人耳目,實際上就是利息。』一名業內人士稱。

  3月17日,記者在搜寶商務中心2號樓走訪了5家貸款中介,有3家稱從事高息業務。

  信息失守:千元買上萬條個人信息

  暴利吸取的,不僅是借款人的『高息』血液,連同客戶的全部信息都會幾經轉手,批量買賣。

  跟趙曉軍一樣的貸款中介,通過同行或者房地產中介拿到客戶,幫他們貸款,而這些個人信息還可以『千元上萬條』進行批量購買。

  在貸款中介公司中,『同德聚鑫』業務員從『渠道』中獲得客戶。所謂渠道包括同行、房地產中介和銀行客戶經理等。

  通過貸款圈的微信群,很容易找到所謂的『渠道』,通過他們大批量購買個人信息。

  『銀行、征信、小貸、理財、股民、房主、車主、法人、信托、保單、醫生、公積金、事業單位、老師、公務員,所有資源定期精確更新,打不出意向客戶包退換。』在多個貸款中介微信群中,都有這樣的信息銷售廣告,公開販賣用戶的個人信息。

  記者聯系上微信名為『出售電銷客戶話單』的信息販子。『業主的1毛一條,3000條起,打包一萬條可以做到七百。』販子稱,『信息來自房產中介、物業等,整個北京的都有。』

  3月26日,信息販子在微信中報價,3000條話單300元,話單包括用戶姓名,具體住址和手機號。記者隨機撥打其中幾個,均為真實信息。

  暗訪中記者發現,這些批量的個人信息很大一部分來自『貸款中介』,這種電話推銷貸款的業務,被稱為『電銷』。因為電銷公司擁有較多的有效客戶,同德聚鑫的業務員通常私下與電銷公司的業務員進行交易,以返還部分利潤為籌碼,獲取電銷公司的客戶。

  記者在以貸款人的身份諮詢了多個電銷公司後了解到,這些貸款電話的背後,大多是頂著各種名頭的小貸及中介公司。這些公司有的叫『×××諮詢投資』,有的叫『××集團』,從名字上來看,並不能直接判斷出其主要經營業務的范圍。但無論具體叫什麼名字,其真正的業務無一例外都是充當了各家銀行尋求貸款客戶的『中介』。

  一家電銷公司的業務員孫奇說,電銷公司需要經常購買話單,也會將話單轉手賣給其他房貸中介。

  據孫奇介紹,他們一個店有20多人,每天上班就是戴上耳機、麥克風,重復著幾句推銷貸款的話術。公司裝有撥號系統,電腦會自動撥打電話,分配給空閑的業務員。

  『系統一次可撥打10個號,並會自動屏蔽空號。』孫奇說。

  『前兩天我們一個行政總監給我們弄了某有線電視的客戶資料。』孫奇說,8萬多個號,我們兩天半就都打完了。

  法律界人士表示,除承擔民事責任外,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達到一定程度後,還會上昇為刑事犯罪。《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近期『同德聚鑫』也希望拓展電銷業務。『我會給你們一些話單(批量個人信息),你們有空的時候就打一打,也可以自己去網上買話單打。』3月14日,同德聚鑫的吳經理在培訓新員工時介紹。(調查組記者)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