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
交通運輸部新老部長共栽樹
一場春雨過後,土地松軟。昨日上午9點半,北京大興區禮賢鎮西郟河附近綠化地塊仍籠罩在濃霧中。幾分鍾後,162名來自中直機關、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單位和北京市的部級領導乘車到達。他們來參加第16次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一個多小時後,1400餘株銀杏、白蠟、國槐等喬木在土壤中迎風挺立。
『植樹衣著特意准備』
部長們大多一身運動裝扮,腳踩運動鞋。昨日是黃樹賢履職民政部部長後,首次參與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黃樹賢頭戴白色鴨舌帽,笑言這身衣著是為植樹特意准備的。不到5分鍾,他便與其他幾個部級乾部成功栽下一株欒樹。
其實,黃樹賢已是這裡的『老面孔』。從2002年第一次『部長植樹』活動以來,黃樹賢幾乎次次不落,至今已參加十餘次。他說,自己種過銀杏、國槐、楊樹等樹木,希望『種得越多越好』。
黃樹賢對植樹並不陌生。昨日,他回憶起自己曾在家鄉種過的十幾株水杉。1978年,黃樹賢在江蘇省揚中縣任職期間,曾栽種十幾棵水杉樹。這是他最喜歡的樹種。『長得好,又直又高』,黃樹賢說,『既可以美化環境,還能造房子做家具,用處很多』。
如今,十幾株水杉早已長成參天大樹。就在今年春節期間,黃樹賢還曾回老家看望這些水杉,『每年都會回去看看』。講到這,他微微提高聲調,『看著自己親手栽的樹一點點長高,心裡很高興』。
書記部長共同種樹苗
已參加十餘次植樹活動的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經驗豐富』。當幾位部長欲將一棵樹苗放入樹坑時,他跑過去攔住,邊挖土邊說,『這個樹坑太淺了,還得再深點』。
值得注意的是,履職不久的交通運輸部新部長李小鵬也參加了此次義務植樹。他與楊傳堂共同栽種了樹苗。李小鵬告訴記者,2000年到2008年他一直參與植樹,有機會會回到植樹的地方看看。他說,義務植樹並不需要准備什麼,『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多多益善』。
未來,這片『部長林』將融入新機場周邊整體綠化景觀。根據規劃,這裡還將栽種6000餘株油松、銀杏、白蠟、國槐等喬木。植樹間隙,北京市市長蔡奇感慨,這是一片希望林,以後大家可以穿過森林去機場。
-揭秘
1部長植樹如何選址?
加上昨日新植的『部長林』,目前,北京已有13處『部長林』。記者梳理發現,這些植樹點多與北京的城市發展熱點及重點工程相關。
以昨日的植樹點為例,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處長楊志華介紹,這片區域位於大興新機場周邊,規劃建設生態景觀林。部長們在這裡植樹,可以起到率先垂范的效果。『未來,人們可以體驗在森林裡坐飛機、下飛機的感覺』。
記者統計梳理發現,13處部長林分布在海淀、豐臺、門頭溝、朝陽、通州、大興等地。
其中3處『部長林』位於通州區。2015年至2016年連續兩年,部長們來到通州區宋莊鎮東郊森林公園及臺湖鎮文化旅游區義務植樹。2015年,通州作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引發關注。
2007年及2008年,『部長林』連續兩次選址門頭溝永定鎮臥龍崗村。門頭溝區園林綠化部門負責人曾介紹,這裡曾為一個大沙坑,每到冬春季節便沙塵漫天。當時,2008年夏季奧運會臨近,北京正在全力治理風沙源。『部長林』起到一定示范作用,加快了大沙坑的治理。而2004年至2006年連續3次選擇在豐臺區老莊子鄉,也是因為那裡有風沙。
2 『部長林』樹種如何選擇?
記者梳理發現,『部長林』的樹種選擇大多集中在油松、銀杏、國槐等。其中,栽種次數最多的為油松,共13次,銀杏樹出現9次,而白蠟、國槐及欒樹超過6次。這些喬木均有耐寒及耐乾旱、貧瘠土壤的共性,環境適應性強。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處長楊志華說,『部長林』的樹種一直沿用鄉土樹種,保證種下來、留得住、長得好,『種下來能成大樹、能成古樹』。其中,油松壽命可達千年,銀杏更有『活化石』之稱。
3 『部長林』誰負責養護?
這些樹苗則大多來自北京周邊苗圃,如何進行後續的養護?
北京市林業工作站相關負責人介紹,『部長林』初期養護由中標建設單位進行管理,兩年後將交由養護單位。養護單位多通過社會招投標方式,選擇有資質的養護單位,也會由各區政府組建的養護單位負責。
除了澆水、涂白、修剪等基本養護外,該負責人介紹,『部長林』會適當運用科學措施,如在枝葉噴灑抗蒸騰劑,防止樹木脫水,或者通過輸液等為較大樹木補充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