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國內
搜 索
燕郊上班族『擺渡進京』系被曲解 過河者多為兩岸村民
2017-03-22 08:48:51 來源:新華網  作者:趙蕾 陳維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現場

  幾乎沒人從燕郊『走水路』進京上班

  昨日,記者來到這個寫著『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的『百年渡口』,父子兩代擺渡人的故事,曾被媒體爭相報道。

  兩只鐵皮小船焊在一起,船身橫鋪著近三十塊木板,用鐵絲固定。四周各立一根手腕粗的木樁,船上是一輛白色小轎車和兩三位行人。穿著軍綠色大衣、皮膚黝黑的李國新手拉著船右側一條近一米高、手指粗的鋼索,慢慢向前行進著。

  約一分鍾後,船靠岸。李國新將船兩側的鋼索緊緊繞到岸邊兩塊長木樁上,並搬起兩塊二十斤重、長十米的木板墊到兩側。一個向前開的手勢,司機發動油門,迅速壓著木板,上了岸,並交給他10元錢。

  李國新說,他和舅舅李連是這艘船的擺渡人,也是王店子村的村民。平日裡,坐船過河的幾乎全是兩岸村民,少有汽車經過。

  『汽車開始渡河大概是五六年前,但開車過來的人總是少數。工作日一天最多也就一兩輛,周末來釣魚的人多,車停滿兩岸,過河的稍微多點,具體數量不定。』他描述道。

  『幾乎沒有燕郊上班族從這裡進京。』李國新坦言,自己也會與乘客聊天,但沒遇見渡河到北京上班的北漂族。但近兩三年來,過河的汽車多了點。

  平日裡,他和舅舅各守半天船,再替換對方。從早晨六點多開始擺渡,到晚間約六點半結束。村裡人均不收錢,只針對陌生面孔。李國新表示,這是不成文的規矩,也算是為了謀生,一個月能掙兩三千。

  -追訪

  『百年渡口』是進出村莊的唯一通道

  昨日下午兩點半至六點半,來往過河的村民三三兩兩,卻未斷絕。李國新只休息了一次,一根煙的工夫。

  村民多數騎自行車和電動車上船。多位上船的村民稱,這條水路有上百年歷史,也是進出村的唯一通道。『潮白河距我們最近的橋也在5公裡外,另一側需要10公裡,我們也沒選擇,好在有擺渡船,一分鍾就過去了。』一位出村辦事的女士說。

  住在西集鎮70多歲的王姓老人介紹,從記事起,這條船就存在。2012年北京暴雨,這裡水位猛漲,船被衝丟了,李家人又置辦了新船。平日裡,他習慣坐船去王店子村看病,『價格便宜,這邊老年人常坐船去對面掛號拿藥。』

  一下午共七八輛私家車上了擺渡船,其中從王店子村到西集的四五輛,不少車主表示第一次走水路過河,『看到消息來體驗一下』。一車主表示,從西集檢查站走,需要排隊一小時纔能通過。『實在太堵了,正好聽說這裡有路,就來試試。』最重的一輛越野車近3噸重,對此李國新稱,四五噸都沒問題。

  『擔心船有安全隱患嗎?』記者詢問道。『應該沒事吧,不太擔心。』一輛黑色奧迪車主說道。

  -觀點

  船只客渡行為有一定安全隱患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吳漢纔副教授表示,船只如果存在載客行為,屬於客渡。作為內河航運的船只,應符合《內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規定》,這涉及渡口、渡船和渡船員工的具體要求。

  比如,船舶要符合相關設計滿足穩性要求,載荷得經過審核並標注在明顯位置,渡車還需有經過許可的綁紮措施;船只結構強度、穩定性、抗沈性、荷重量等需經檢測;船只應配備應急設施,如救生衣;從事客渡人員需進行專業培訓,如對是否適合客渡的天氣條件進行判斷等,而營運行為應納入屬地海事部門管理。

  就目前來看,該船只的客渡行為有一定安全隱患,屬違規行為,應被取締或整改。如果發生意外,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該客渡的責任人需承擔法律責任。地方海事部門作為內河航運的主管部門,應對此進行監管。如果客渡現象是歷史遺留問題,那關於船只出現擺渡汽車的現象,說明地方海事局的監管不到位。

  『如果該通道便於兩岸居民的出行,而客渡存在安全隱患,當地應考慮建設橋梁,使兩岸居民的出行更加安全』。吳漢纔副教授建議。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