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社會與法
搜 索
阿裡排查發現4495條涉刑制售假線索 刑事處罰結果比例不足1%
2017-03-20 10:00:33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王開廣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阿裡巴巴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近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披露,2016年,阿裡巴巴平臺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個銷售額遠大於起刑點(5萬元)的制售假線索,但截至目前最終有刑事處罰結果的比例不足1%。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工商行政處罰的200例制假販假案件,平均罰款額不到10萬元。

  鄭俊芳介紹說,2016年全年,阿裡巴巴平臺治理部通過平臺治理大數據模型體系主動防控、權利人舉報、消費者投訴、神秘抽檢等方式,阿裡巴巴篩查認定4495條線索;執法機關接收1184條;公安機關能夠依據現行法規進行刑事打擊的只有469例,只佔十分之一;截至目前有刑事判決結果的僅33例,80%還判了緩刑。

  記者注意到,阿裡巴巴抽取多份制假售假案件的判決書,絕大多數案例只被判緩刑。例如東部某省一個銷售假冒品牌女性內衣案件,法院認定其涉案金額達200多萬元,屬情節特別嚴重,判決結果為判3緩4。最終受到實刑處罰的犯罪分子少之又少。

  據浙江省工商執法部門介紹,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實體市場存在的違法行為都逐漸延伸到網絡中,網絡市場違法行為形式多樣,涉及面廣。網絡上銷售假冒知名商品、『傍名牌』行為是目前較為嚴重的網絡違法行為,危害性大,嚴重侵害知名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網絡交易中滋生『炒信』歪風,虛構店鋪動態評價、商品交易量等數據,炒信已成為網絡交易市場的一顆『毒瘤』,嚴重阻礙網絡市場的健康發展。網絡市場交易的特殊模式,使網絡違法行為更顯隱蔽性,大大增強了執法部門案件查處的難度。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阿裡巴巴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專業隊伍、每年投入超過10億元、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數據模型對制假售假進行主動防控。但企業沒有執法權,只能發現問題、下架商品、向執法機關報送線索,然後等待執法和司法機關處理。由於現行法律規定中對制假售假的處罰依據相對模糊、執法機關對案件定性難、定量難,立案或進入司法程序更難。

  『不足1%的刑事處罰比例,是制假售假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難以從根本上遏制的關鍵原因。最終結果是刑事打擊力度不足,制假售假犯罪成本極低,無法有效遏制制假售假在線下的泛濫和平臺間的流竄』。鄭俊芳如是說。

  阿裡巴巴集團認為,制假售假成本太低,是當下社會假貨困境的最重要因素。如果刑事處罰比例不足1%的事例一再發生,從根本上治理假貨也就無從談起。只有讓制假售假龐大鏈條上的每一個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刑事處罰,纔是中國從世界工廠走向自主創新,引領未來發展的可行之路和必經之路。

  在鄭俊芳看來,根治假貨亟待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執法、加重刑罰、加大打擊制假售假的執法力度,『否則打假就像個漏斗,警察累死,我們急死,制假售假者笑死,消費者哭死。』她以酒駕入刑為例來說明對制假售假嚴格執法加重刑罰的必要性。酒駕入刑曾向全社會清晰傳達信息:酒駕者必承擔嚴重後果。其震懾作用正是酒駕行為得到遏制的關鍵。

  據悉,早在2002年淘寶網創立之前,阿裡巴巴便組建專業團隊,處理海內外知識產權投訴。經過十多年發展,阿裡巴巴集團形成了一套集維權處理、主動管控、政府協作、品牌合作等諸多內容於一體的、多元化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在這十餘年中,阿裡巴巴治假工作經歷了從『依法線上打假』到『線上線下聯動打假』再到『大數據治假』的邁進。阿裡巴巴不僅要為自己打假,更要為整個行業、整個社會打假;不僅要打自身平臺上出現的假貨,還要打擊線下的假貨,打擊其他平臺上的假貨;不僅要把假貨從阿裡巴巴趕走,更要努力斷絕其銷售渠道,讓制假售假者無利可圖。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