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批評『資本謀權』苗頭反駁『反腐影響發展論』
監察部部長來到經濟論壇
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楊曉渡出現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另一稀奇之處在於,受邀與之對話的嘉賓包括民營企業家、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和泰康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陳東昇。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今年是第18次舉行。作為兩會後的首個國家級大型國際論壇,它歷來受到高度關注,成為外界觀察中國施政的窗口。該論壇每年的主題都是國內外關注的重大問題,以往有的主題甚至是由國務院總理確定的。2017年的論壇主題是『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來明向記者介紹,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定位為經濟論壇,這是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職能緊密掛鉤的——為中央的經濟社會發展決策提供服務。
因此,當3月18日楊曉渡出現在這一場合,主持對話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秘書長盧邁特別作了介紹。他說,這一節要討論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資本希望在掌握經濟權力之後謀取政治權力,這是十分危險的』
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指的是分論壇題目——『新型政商關系與反腐敗』。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以討論經濟問題為主,我們在這次論壇上專門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討論在新形勢下如何建立一種新型健康的政商關系。』盧邁說,腐敗往往跟政商關系有密切關系,一邊是貪腐,另外一邊是行賄。
在隨後的演講中,楊曉渡表示,政商關系與反腐敗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這是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在面對的問題,不僅是中國。從歐美到亞洲,很多國家正在受此困擾。
『有些企業家特別願意同政府官員打交道,有兩種情況是不正常的。』楊曉渡說,『一種是資本希望求得一種照顧,但有違市場的公平競爭原則;另一種是資本希望在掌握經濟權力之後,謀取政治上的權力,這是十分危險的。』
他表示,中國政府握有巨大公權力,公權力只能用來為社會謀福祉,而不能成為尋租工具,政府官員只能是人民公僕,而絕不允許成為貪官污吏。中國企業擁有巨大的財富,這種財富只能用來造福社會,包括發展經濟、提供就業、繳納稅收、捐助公益,絕不允許成為腐蝕官員和社會的工具,被用來圍獵官員,謀取私利,污染政商關系。
『一個地方的黨風、政風怎麼樣,營商環境如何,企業家十分敏感』
據楊曉渡介紹,中國正在推進國家監察體制的改革試點,這是一項關系全局的重大改革,目的是加強中國共產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領導,實現對所有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嚴格執紀,斬斷官商勾結的利益鏈條。
他還強調,構建新型的政商關系是長期的過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讓從政和經商環境更加清朗,使中國經濟這艘巨輪行穩致遠。
『一個地方的黨風、政風怎麼樣,營商環境如何,企業家十分敏感。』他說。
稍後發言的陳東昇首先表示,『跟楊部長同臺,要有一點底氣』。他認為,自己受邀,可能因為自己是企業界一個『好』的代表。
這位企業家說,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社會資本積累中,存在著很多腐敗現象,『一個官員倒下,跟著倒下的是一大批老板』。從歷史來看,做得長久的企業一定是走市場化道路的企業,一定是不搞腐敗和官商勾結的企業。
『做企業是跑一場馬拉松,根本不是短跑,很多企業家忘了這一點。很多人特別喜歡當百米冠軍。中國倒下的企業,大部分是高速發展的,大部分是倒在政商關系裡的。堅持長跑,堅持做品牌,堅持做專業化,堅持做核心競爭能力,會越做越長久。』陳東昇說。
另一位在場的企業家、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也表示,最近自己的很多朋友都在講『現在好了』。原因在於,以前一些好的投資機會一出現,就被有權勢的人拿走。反腐的高壓態勢下,權勢人物不再碰不該碰的事,給好企業帶來了機會。
2017年是劉永好創業第35年。他是改革開放後的標志性商人之一。有人問過他,過去30多年,中國很多的商人起起伏伏,相當一部分都被淘汰了,『而你還在這兒,為什麼?』他自己概括,原因一是自己具有拼搏創業的企業家精神,二是有底線意識。
『這個底線意識非常重要。』劉永好說,企業家守好底線,不做權錢交易,做個好商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的企業家只看短期利益,通過某種渠道獲得資源,得到較快的發展,但也埋下禍根。
劉永好注意到,最近幾個月裡,民營企業家的投資信心顯然有所回昇。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前兩個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達到6.7%,比去年提高3.5個百分點。他認為,這跟新型政商關系的構建有關。
『我對新形勢下的新型政商關系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