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國內
搜 索
遼寧省政府55個部門85個處室被砍掉 佔總數10%
2017-03-17 10:48:06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何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避免忙閑不均,聚焦主業調整優化處室400餘個

  『這是近年來,遼寧省機構改革動作最大的一次。機構少了、編制減了,目的是優化職能、聚焦主業。』遼寧省編辦主任林國軍介紹。

  此次改革,為避免內設機構忙閑不均,重點加強專業處室,壓減了辦公室、人事、財務、信訪等處室,調整優化處室400餘個,佔55個部門內設機構總量的50%。按照『一件事由一個部門管理』和『確需多個部門管理、明確牽頭部門』的原則,調整理順了多項職責,明確職責分工或建立工作協調機制40餘項。『調整職能、減少編制,相當於減權加擔子、拆廟挪菩薩。』趙海峰說。

  比如,省發改委改革前46個處,現在精簡為36個處。原來遼寧的縣域、服務業等規劃管理分屬農委、服務業委,此次改革都歸到了發改委;援藏、援疆的對口支援處也從經濟合作局劃歸到發改委,發改委實現了對全省經濟社會大盤子更加全面詳實的規劃。發改委固定投資處屬於本輪改革加強的對象。固投處處長江永平介紹,處裡頂格配到了8個人,原來是5個人。『除了管重大項目,還加強了宏觀管理和協調。』

  在工信委裝備處處長張春福看來,這次機構改革更加突出主業。『裝備制造業是遼寧的拳頭、特色,我們處原來6個人,這次增加到了8個編制。同時,把汽車處和船舶處合並,職能整合到裝備處,這樣職能就理得更順了。』

  推動審批『雙集中』,督查考核強化監管服務

  簡政放權後,一些部門監管服務跟不上,『審批很迷戀,監管很迷茫』。對此,遼寧在機構改革中著重突出監管服務職責,重點強化事中事後監管職責,明確加強了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涉企信息歸集公示、『雙隨機、一公開』、失信企業聯合懲戒等40多項事中事後監管職責;強化公共服務職責,重點加強了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工作、對縣區及一線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隊伍的業務指導和培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職責,明確了養老保險基金籌集、就業創業、社會保障等職責。

  在行政審批方面,積極推進部門審批向一個處室集中和審批處室向政務服務中心集中的『雙集中』工作,省政府38個部門成立了行政審批處,並全部入駐政務服務中心實行集中審批,實現『中心之外無審批』。

  以前,安全生產是個足球,都想踢得遠遠的。此次改革,遼寧將軍工、建設、交通、國土等行業安全生產監管職責明確到工信委、住建廳、交通廳、國土資源廳等26個部門的職責中。

  為了實現政府部門的督查考核合一,倒逼執行力提高,遼寧把省政府績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由省人社廳改設在省政府辦公廳,與省政府督查室整合,把人社廳相關處室和15個編制一次性劃歸省政府督查室,加強了督查考核,保障了各項重點工作落到實處。

  『雖然編制大量減少,但力量更集中了。』工信委制造業強省建設推進處處長馮文勝說,『現在重大事項任務分解落實,層層壓實責任。必須完成,壓力非常大。』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