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睡覺時身邊的手機被人偷走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午夜時分,也許正是你睡意正酣的時候。可有人卻在這個時候推開了你家的房門,從枕邊床頭偷走了你的手機、現金等物品,然後再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聽到這裡,你是不是有種後背冒涼氣、恨得牙癢癢的感覺。別著急,西青民警已經將這個入室盜竊數十起的『夜行俠』抓獲歸案了。
今年以來,西青區大寺鎮多地連續發生盜竊平房案件。被害人損失多為手機、筆記本電腦、現金等。由於案發時段基本都是在深夜,許多群眾在報警時都還感到心有餘悸:『一覺醒來,放在枕頭邊的手機不見了。財產損失倒還是次要的,關鍵是心理上覺得恐慌後怕。』
『把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每一起「小案」當作「大案」來破。』這是公安西青分局一直以來的執法信條。為此,分局迅速組織刑偵三大隊精乾警力成立專案組,對該系列案件開展全力攻堅。
專案組民警對案發現場進行勘查時發現,被盜的住戶基本上都是位於平房院落裡的單元房。由於睡覺前沒有給院落大門落鎖的習慣,再加上許多單元房的住戶都使用簡易插銷鎖,使得嫌疑人采取溜門的方式輕松進入實施盜竊。而平房區沒有視頻監控設施,也給民警的破案增加了難度。就在此時,分局又接報一起平房被盜案件。經綜合串並、比對分析案件特點和嫌疑人作案手段,民警初步推斷該案應系同一名犯罪嫌疑人所為。也正是從這起報警中,民警找到了案件偵辦的重大突破口。
原來,這起案件的報警人小劉丟失了一部手機、少量現金、身份證和一張銀行卡。就在案發當晚,小劉的微信號顯示,自己銀行卡內的1萬元錢被轉到了另一張陌生的銀行卡上。然而奇怪的是,微信號並未顯示異地登錄。也就是說,是有人拿著自己的手機,使用登錄密碼,順利進入微信,並成功轉了賬。據此,民警根據這張陌生的銀行卡信息,從而鎖定了犯罪嫌疑人。
3月10日晚,民警密切配合,在東麗區某出租房內將嫌疑人張某抓獲,當場查獲筆記本電腦、手機、錢包等大量被盜物品,涉案價值10萬餘元。
據犯罪嫌疑人張某交代,他以前在大寺鎮打工,對該地區較為熟悉,知道該處平房多為胡同式的老舊連片區,基本沒有安裝攝像頭,居民防范意識較差。失業後又跟女友吵架,心灰意冷的他就開始在該處平房區瘋狂盜竊,已先後作案數十起。
到底張某是怎樣用小劉的手機進行微信轉賬的呢?
原來,張某在盜竊手機得手後,會第一時間查看失主手機內的QQ、微信等聊天軟件,嘗試是否可以直接登錄。如果已經顯示退出,那第二步就要查看手機備忘錄、短信等是否記載了微信登錄密碼、支付密碼等信息。而小劉正是在手機中給張某留下了『蛛絲馬跡』,纔不幸『中了招』。張某成功登錄小劉的微信後,將自己加為好友順利轉賬1萬元,最後秒刪所有信息。
最後民警再次提醒:
手機一定要設置鎖屏密碼;
千萬不要將微信登錄密碼、支付密碼等信息記錄在手機內;
密碼的設置不要與個人生日、電話號碼等簡單的數字有所關聯,以防身份證、手機與銀行卡同時丟失時,被不法分子趁虛而入;
租住在人員聚集地區,不要將筆記本電腦、手機、大量現金等財物隨手放置在家中;
院落內的單元房盡量選擇不易被破壞的門鎖,如果是老式插銷鎖,那麼就一定要及時給院落大門落鎖,把好『第一道關』;
有條件的,可以在家中安裝攝像頭。(記者柴瑩通訊員陸欣蓉張婧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