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社會與法
搜 索
讓全民共享法治紅利
2017-03-13 08:39:19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信法用法越來越多

  法治信仰,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沒有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就難以實現。

  在社會轉型期,利益主體日益多元,出現各種矛盾糾紛在所難免。『過去,許多群眾有「信訪不信法」「以訪壓法」「棄法轉訪」等心理,對於基層乾部而言,信訪工作確實「壓力山大」。』江西省豐城市蕉坑鄉駐臺州流動黨支部書記、辦事處主任盧金生代表坦言,由於部分群眾法律意識淡薄,再加上大量涉法涉訴信訪沒有及時批轉移交司法和有關行政執法部門,或批轉移交之後沒能得到認真處理,造成很多信訪案件久拖不決,有的則成了『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

  在全面依法治國大背景下,這一問題逐漸得到解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改革信訪工作制度,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2014年,中央又提出實行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司法程序機制。

  先是心理層面的轉變,長期的農村普法教育讓更多群眾增強了法治觀念。面對矛盾糾紛,以牙還牙、上訪纏訪等非法治方式越來越少,更多人選擇在法律框架裡尋找解決方案。盧金生說:『同時,通過制度規范,基層群訪鬧訪的行為有所減少。如今,「上訪三年不如上訴一年」,走法律程序管用了,群眾自然更多信法用法了。』

  深入淺出、喜聞樂見的普法宣傳,是培育法治觀念的關鍵一環。『現在已經是第七個五年普法規劃的第二年了。隨著法治宣傳教育主題活動的廣泛開展,全社會的法治觀念明顯增強,群眾依法維權、有事找法的法律意識明顯提高。』雲南普洱市司法局政治部主任李松泉代表說,『過去村民們一有糾紛,很容易發生口角,甚至打架斗毆。現在,他們都能夠主動到鄉鎮找司法所進行調解,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這幾年,普洱市通過開展法律進村寨、進社區、進企業等『七進』活動,把法律知識編排成小品、戲劇進行鮮活生動的法治宣傳。李松泉說,在少數民族地區,我們還將法律知識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進行宣講,引導大家形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

  (記者張璁、史自強、智春麗、張文、鄭海鷗、曹怡晴、魏本貌、李茂穎、辛陽報道)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