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百姓能接受嗎?
上海去年推廣生命晶石
已為200餘戶家庭提供服務
其實,生命晶石在中國已經開始推廣,省殯葬業協會陳女士告訴記者,就在去年,上海一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已為全國21個地區200餘戶家庭提供服務,服務人群七成以上為老年人。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去年清明節,這家生命晶石工作室的第一位顧客小孫將逝去的父親帶回了家,他帶回的不是骨灰盒,而是129顆生命晶石。
『骨灰就是我們寄托先人的一個載體,只不過生命晶石是用另外一種形式展現給你,可以實打實地看見他。』小孫表示,他把父親的晶石帶回家,可以隨時隨地祭拜。
據了解,去年上海的生命晶石工作室在掛牌首日就有4個家庭前來預約,之後,又有來自北京的家庭前來預訂,可見市民對此接受度不低。省殯葬業協會陳女士表示,生命晶石項目若推廣下去,達到一定規模,自然能同其他節地生態葬一樣進行分流,不僅節省了購買墓地的費用,也給後代留下了寶貴的土地資源。
●百姓聲音
是否能接受將骨灰做成飾品?
反對者目前佔大多數
就在昨天下午,杭州知名論壇對『你能接受家人的骨灰做成飾品嗎?』進行投票調查,討論十分踴躍,短短2個多小時,就有近4000位網友參與投票,其中52%的網友表示『不能接受』,24%的網友表示『可以接受』,另有22%的則認為『還需觀望』。
杭州市民李小姐:願意把親人帶在身邊,特別是母親。
網友小毛說:如果工藝可以再精良一些,把生命晶石作為飾品也是挺不錯的選擇。
理性派網友代表『兔小白』表示:其實這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好多失獨家庭父母肯定放不下心中執念,與其每年去看冰冷的墓碑,不如這樣做成一件美麗的飾品,讓這份美好繼續下去。
不過,很多網友表示將骨灰帶在身邊?得慌。
網友『傻魚兒』表示:感覺把骨灰還是入土為安的好。
網友『喵喵咪』則提出疑問:把親人封印在寶石裡好嗎?或許他們喜歡自由呢!
●專家說法
這並不是一個強制性過程
只是為了讓百姓多一種選擇
再過一個月,又要到清明節了。
浙江省社科院社會學所教授楊建華認為,祭奠先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傳承下來的文化,也是一種習俗的綿延,『這裡面除了有對先人的緬懷,還有更多是對生命的尊重,因此,浙江能多一種讓人們紀念親人的方式是非常好的。』
楊建華說,他也聽說了有人不能接受這種將骨灰帶在身邊的方式。『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強制性過程,也並不需要每一個市民去接受,政府推廣這一服務,只是為老百姓多了一個尊重生命的方式而已。最後到底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安頓親人身後事,還是老百姓自己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