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出臺戶籍新政
城市戶籍含金量下降
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吳傳清認為,特大城市、中心城市設置門檻,除了積分落戶,也有購房落戶等措施,這是為了解決公共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一些地方限制一般人口增長,但是仍會大力引進高端人纔,以謀求產業發展,增強經濟活力。』
據了解,對於限制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人口規模,此前國家的多個文件也有具體規定。
比如《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合理確定城區人口300萬-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72號)則提出,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依據,區分城市的主城區、郊區、新區等區域,分類制定落戶政策,重點解決符合條件的普通勞動者落戶問題。
戶籍人口比重低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進一步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指標控制,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
陝西社科院學術委副主任張寶通認為,一些省會和重要城市限制人口,實施積分或其他政策入戶,是因為城市較大,未來的發展需要轉型。『這些城市對專業技術人纔戶口都是放開的,對其他人員通過積分加以適當控制,使城市有序發展。』
但對於一些在當地生活的人來說,選擇積分落戶只是『看上去很美』。
『我是湖北農村戶籍,家中有地,在武漢買了房子,孩子在武漢上學沒有問題,高考也不受影響。轉戶籍獲得的直接好處幾乎沒有,』上述在武漢工作的醫生指出,『如果是買房的話,本市戶籍的也有限制。所以沒必要搞積分落戶。』
另外,也有多名農民工告訴記者,即使大城市戶籍很容易獲得,也不會選擇轉戶口。『我在家裡有地,這是最後的保障。城市即使給了房子,沒有穩定的工作,也無法生存。』一位外出務工的農村戶籍人士說。
『現在城市化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但由於大城市房價過高,而農民又享受土地權益,就出現了雙向選擇的狀態。』張寶通說。
他認為,過去的實踐證明,限制大城市發展,大力發展中小城市的政策值得推敲。『城市的發展不是大、中、小城市齊步走,而是全國性特大城市先發展起來,等到其生存成本偏高之後,人口就向省會城市流,省會城市生存成本再高之後,人口纔會流向中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