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嬰幼兒配方乳粉注冊制』
——整治品牌和配方過多、廣告不當宣傳等問題
嬰幼兒配方乳粉牽動著家長的神經。2016年6月,食藥監總局發布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規定由食藥監總局負責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工作。
從備案制改為注冊制,業內人士分析稱『提高了准入門檻』。畢井泉說,這是針對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食品和狀況采取的特殊監管措施,重點是整治品牌和配方過多,標簽不當標注和廣告不當宣傳的問題。
畢井泉說,2016年嬰幼兒配方乳粉共抽檢2532批次,檢出不合格樣品32批次,佔1.3%。其中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存在安全風險的不合格樣品有22個批次,佔0.9%;不符合包裝制、包裝標簽明示值,但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不合格樣品有10個批次,佔0.4%。
他指出,檢出問題的基本都是中小企業,嬰幼兒配方乳粉大型生產企業基本上沒有檢出不合格的樣品。
談『外賣食品安全』
——沒有實體店的不能在網上銷售餐飲產品
外賣食品安全事件曾被媒體多次曝光。《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針對該《辦法》,畢井泉專門就網絡訂餐的問題談了三點。
他指出,第一,只有取得許可證的實體餐飲店纔能在網上接受訂餐,沒有實體店的不能在網上銷售餐飲產品,餐飲企業必須保證在網上銷售的餐飲產品與在實體店銷售的餐飲產品質量是一致的。
第二,要嚴格落實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的責任。第三方平臺要做到確保在平臺上展示的餐飲企業許可證是真實的、確保在送餐過程中食物不被污染、確保消費者的投訴得到及時處理。
第三,要加強網絡餐飲服務的監督。監管部門要加強對第三方平臺和線下餐飲企業的監督,及時查處違法行為。
回應『中成藥改名』質疑
——重點整頓誇大療效、暗示療效及低俗命名
2017年1月,食藥監總局發布《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規定命名時『避免暗示、誇大療效』。
避免采用可能給患者以暗示的有關藥理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或治療學的藥品名稱。如:名稱中含『降糖、降壓、降脂、消炎、癌』等字樣。不應采用誇大、自詡、不切實際的用語。如:『寶』『靈』『精』『強力』『速效』等;名稱含有『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詞。
一些耳熟能詳的藥名或因此改頭換面,有觀點認為,對於一些傳統品牌的中成藥,或因改名而傷害其樹立的口碑及市場,得不償失。
畢井泉說,規范中成藥的命名,重點是整頓誇大療效、暗示療效以及用語低俗的命名,這樣做是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的。對於命名不規范的情形,將結合標准推動再注冊等工作逐步規范,對確需修改的名稱,也會給予一定的期限來逐步過渡。(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