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食用『穿山甲』為動物保護再敲警鍾
頻發的野生動物違法案件折射出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的迫切性,也凸顯出相關方面的管控難點
近日,一則『廣西考察時官員請吃穿山甲』的消息引發熱議。據初步核查,一名公職人員參加了此次私人宴請活動,執法部門正調查是否食用了國家保護動物。無獨有偶,網友『綻放的多多』多次在微博上曬圖稱食用穿山甲。深圳市城市管理局通過官方微博回應稱,2月13日18時許,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將家住深圳市寶安區的『綻放的多多』微博主林某某帶回歸案,接受調查。
目前這兩起事件已經引發社會各界對保護穿山甲等珍稀野生動物的強烈關注。
事件仍在調查中
2月6日,一條由名為@Ah_cal的網民發布的微博引爆輿論圈,其內容稱,自己在廣西考察期間,受當地『李局長』、『黃書記』邀請,在其辦公室吃了煮穿山甲,還表示『深深地愛上了這野味』。由於涉嫌食用瀕危保護動物,並且與『局長』、『書記』等領導扯上關系,這則消息引發大量轉載和評論。
廣西壯族自治區紀委核查:2015年7月8日至10日,廣西舉辦了『投資廣西走向東盟——2015年香港企業廣西行』活動。活動結束後,該考察團個別成員自行留在南寧,並參加了私人組織的宴請活動,活動地點在某私營企業內部飯堂。
經查,宴請活動相關費用由私人支付,參加宴請的公職人員只有自治區高校工委統戰部原部長李寧一人,自治區投資促進局無人參加。據悉,李寧已於2016年5月因涉嫌受賄被檢察機關依法逮捕。關於該宴請是否食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的問題,相關執法部門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
2月8日,當年赴廣西的香港企業考察團組委會也發布聲明,強調2015年考察期間,考察團均按照當地接待規定集體吃自助餐。考察團於7月10日訪問結束後即返港。但考察團成員李加和未隨團返回。此次事件與考察團無任何關系,純屬其個人行為。
本刊記者9日采訪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工作人員表示,調查仍在進行中,結果會及時進行公布。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2月14日也在官方微博通報稱,在國家林業局、廣東省林業廳、深圳市公安局的指導和支持下,『綻放的多多』事件取得了新進展。2月13日18時許,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將家住深圳市寶安區的『綻放的多多』微博主林某某帶回歸案,接受調查。目前該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調查進展將會及時公布。對涉野生動物的違法犯罪行為,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將嚴厲打擊,一查到底。
穿山甲是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國家林業局工作人員在接受《瞭望》記者采訪時說:『經諮詢,目前穿山甲繁育成功的例子還是非常少的,人們吃的穿山甲,絕大多數是野生穿山甲。』多位受訪專家也表示,在國內只有極個別、小規模人工繁殖穿山甲的案例,這意味著,穿山甲消費來源基本都是野外非法捕獵。
珍稀野生動物案件頻發
廣東、廣西兩地被疑食用穿山甲事件引起輿論高度關注,折射出公眾對珍稀野生動物保護現狀的深深擔懮。國際野生動物貿易研究組織報告顯示,2007年至2016年,我國共查獲209起穿山甲走私案件,涉案穿山甲12000多只。中國動物學會副秘書長張立說:『根據調研結果,2008年我國穿山甲數量約為兩三萬只,比2002年減少了一半,大約全國一半的省區已經絕跡。近十年來沒有系統調查,但捕殺行為愈演愈烈,加上穿山甲野外繁殖緩慢,種群數量肯定下降了更多。』
不僅是穿山甲,娃娃魚、貓豹等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如今也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在暴利驅使下,不法分子鋌而走險,非法走私、運輸、販賣珍稀野生動物案件近年來也屢有發生。
2016年,浦東機場旅客檢疫部門截獲穿山甲鱗片70批次,合計162.34公斤。專家粗略估算,按照一只穿山甲可取鱗片0.4公斤計算,這意味著約有406只穿山甲被捕殺。上海機場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在來自非洲、中東等地區的『重點航班』中,經常會查出旅客攜帶穿山甲鱗片入境。
2016年7月16日,廣西海警二支隊執勤官兵在防城港市萬尾附近海域查獲一艘船排,船排上裝載有疑似活體珊瑚1365株,疑似中華鱟228只和海蛇212.4公斤。『活體珊瑚涉及海上資源環境保護,這起案件在我們這裡還是首例。』廣西海警二支隊支隊長施士豐說。
2016年12月1日,桂林市森林公安局在花坪自然保護區查獲一起非法捕獵野生保護動物案,查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鷴3只、自治區重點保護動物凍體92只。今年2月7日,廣西海警二支隊查獲一起涉嫌非法運輸珍貴動物制品案,查獲鱷魚皮1609張,疑似鱷魚肉193袋。
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局最近通報稱,2016年全國森林公安機關共查辦案件22萬餘起,其中森林和野生動物刑事案件2.9萬餘起、森林和野生動物行政案件近18萬起,收繳野生動物約57.5萬頭(只)。
隨著類似案件的不斷曝光,輿論對於嚴厲打擊非法買賣食用野生動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不少民眾在論壇、微博等網絡論壇上發表留言稱,在食用野生保護動物行為的背後,一方面是一些人為了追求這些動物所謂的『醫療養生』等功效,另一方面則是帶有炫耀成分的特權思想。有群眾表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現在穿山甲大概要幾千塊錢一斤,高額的利潤導致它們越來越瀕危。』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廣西南寧市走訪時,有受訪群眾也坦言:曾有過食用或藥用穿山甲、貓頭鷹等野生動物的經歷,但隨著觀念的轉變和保護意識的提高,不少人已經開始摒棄昔日『吃野味能養生、有面子』的想法。
與此同時,專家指出,頻發的野生動物違法案件折射出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的迫切性,也凸顯出相關方面的管控難點。
針對非法捕獵野生動物的現象,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委員、沈陽理工大學副教授周海翔在受訪時表示,野生動物捕獵行為非常隱蔽,很難被抓現行。同時,鳥網等捕獵工具的成本很低,被清理完後不法分子極易繼續安裝。
專家表示,一旦查獲捕獵或販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案件,數量少的執法部門只能沒收,只有數量非常大的纔可能構成非法經營罪,但不法分子為躲避刑罰,經營數額很少達到入刑的標准。現有的法律法規處罰力度有限,無法有效威懾不法分子。此外,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不法分子為躲避監管,收購、銷售等環節日趨隱蔽,有的只做熟人生意,給相關違法行為的查處帶來一定困難。